星期二, 7月 04, 2006

[足球碎碎念]表與裡

這是從巴拉姜這篇、連到這篇,看完後衍生出無關原主題的聯想。其實也是把多年來瑣碎的片斷想法作個整理。

聯賽、聯賽(League),許多人(在台灣)對這的瞭解只有整個系統運作最頂端、完全商業化的職業聯賽(表),金字塔尖以下的(裡)確不甚瞭解。

我高中時代(不在台灣),有參加學校的籃球和壘球隊。實力不怎麼樣、我也純粹是去玩的,可是我們有聯賽。由教練(籃球教練是化學老師、壘球教練是數學老師)去接洽,結合其他五、六所國際學校,組成一個聯賽。我們一週練兩次球,每星期五一次比賽、分主客場,打完一輪算一個賽季,就這樣一直玩下去。這在國外是很普遍的事。除了以學校為單位、還有社區性、或以機關為單位的各種球隊。

週末,各個公園、運動場都有各種不同規模的大大小小賽事。這裡才是職業聯賽的培養皿。

台灣的職業聯賽,是砸錢直接蓋出了金字塔的頂端,很明顯的頭重腳輕。平時就沒有看球賽加油的習慣,除了決賽之外都是小貓兩三隻。而進入職業之前的校隊,從大學到小學,都只有淘汰性的比賽(Tournament)、沒有聯賽。

說回足球、足球運動已經發展成一種極度變態的規模。現今的足球世界不再有憑空冒出來的天才,早在那之前就已經被球探挖進職業隊裡受訓了。足球學校提供全部學業教育,外加足球訓練,最小從六歲就開始受專業訓練。所以成為職業足球員,是經年累月慘烈競爭下才脫穎而出的。而所謂職業足球員,還不一定就是踢頂級聯賽的球員,更別說國家隊了。

而每四年一定會有人提到的"台灣足球",我無言。不過剔除掉政治、官僚、家庭因素(可能嗎?),可以考慮修改一下Zico的日本十年計畫來套用(葡萄牙也採類似模式締造出黃金世代)。以國家隊為出發點,每年挑出五到十位傑出中小學生、補助出國留學到十八歲。南美或歐洲(個人偏好Ajax),最好每年輪換不同地點。十年後這個計畫大概會有三、四十人接受正統足球薰陶,年紀上能踢國家隊的也應該湊得出一隊了。亞洲足壇上或許就有立足之地(至少世界排名破百有望),世界杯.......就再等十年......吧!
(台灣絕對有這樣的經費維持這項計畫,某年因為政治因素撥給足協一千萬的經費,結果變成大專杯冠軍的獎金!)


聯賽就不用想了,養不起。